最新动态
你的位置:蓝狮注册 > 最新动态 > 世卫就猴痘疫情再发最高级别警报, 中国海关总署发声
世卫就猴痘疫情再发最高级别警报, 中国海关总署发声

发布日期:2024-08-25 09:23    点击次数:156

潮新闻客户端编辑潘璐

近日,海关总署发布关于防止猴痘疫情传入我国的公告,声明来自猴痘疫情发生国家(地区)的人员,如接触过猴痘病例或出现发热、头痛、背痛、肌痛、淋巴结肿大、皮疹和黏膜疹等症状,入境时应主动向海关申报,海关人员将按规定程序采取医学措施并开展采样检测。

时隔两年,猴痘疫情再次拉响全球公共卫生最高级别警告。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于8月14日宣布,猴痘疫情构成“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”。

世卫组织数据显示,今年以来,世界各地报告猴痘病例数超过1.56万例,超过去年病例总数,其中死亡病例达537例。据最新报道,这一轮猴痘疫情已传出非洲大陆。

新一轮猴痘疫情肆虐

致死率或更高

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的猴痘防控技术指南(2022年版),猴痘是由猴痘病毒(Monkeypoxvirus,MPXV)感染所致的一种病毒性人兽共患病,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、皮疹、淋巴结肿大。其既往主要发生在中非和西非,病死率为1%-10%,通过接种疫苗可获得有效保护。由于在1980年消灭了天花并随后停止接种天花疫苗,猴痘已成为公共卫生领域最重要的正痘病毒。

该指南介绍,猴痘病毒经黏膜和破损皮肤侵入人体。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的呼吸道分泌物、病变渗出物、血液、其它体液,或被感染动物咬伤、抓伤而感染。人与人之间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,亦可在长时间近距离接触时通过飞沫传播,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也有可能感染。病毒还可通过胎盘从孕妇传播给胎儿。

经过几十年的传播,猴痘已经演化为两个遗传分支——I分支和II分支,其中与最新一轮疫情有关的I分支致死率更高。北京佑安医院呼吸与感染疾病科主任医师李侗曾介绍,本次猴痘疫情与2022年的情况有所不同。

他说,2022年之前,猴痘主要是由啮齿类动物传染给人类,且主要在非洲流行,很少在其他地区出现。之后,由人与人之间的性行为、主要是男男性行为(Menwhohavesexwithmen,简称MSM)导致了猴痘在全球的暴发,令世卫组织发出警报,当时造成流行的毒株为猴痘II型分支。

据世卫组织,今年猴痘肆虐主要由于I型分支,且包括Ia和Ib两种分支,这两种都比前次流行的II型分支引起更严重的疾病。这一轮刚果民主共和国的疫情,绝大多数的报告病例是15岁以下的儿童和少年,其中接近4成是5岁以下儿童,包括出生刚刚两周的婴儿。

目前的数据显示,Ib变异株的死亡率接近3%,大概是2022年疫情的15倍。此外,II型分支同样在流行,喀麦隆、科特迪瓦、利比里亚、尼日利亚和南非均报告了II型分支的病例。

根据基因测序分析,Ib变异株大概是在去年9月获得某种突变,导致其更容易在人群中传播。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卢洪洲告诉记者,猴痘Ib不仅通过动物传播,还可通过人际接触传播,如分泌物、皮疹或受污染物品。与IIb变异株相比,Ib型更常通过性渠道传播,且引起的病变多见于生殖器,增加了无意间传播的风险。

猴痘为自限性疾病

我国防控措施已比较完善

去年6月以来,我国多个省份先后报告多例猴痘病例,国家疾控局、国家卫生健康委此前发布的《猴痘防控方案》指出,我国对猴痘实施多渠道监测,以便及早发现与处置疫情。

李侗曾指出,感染猴痘病毒后,潜伏期为5至21天,多为6至13天。一般患者会先出现寒战、发热(多在38.5℃以上),伴头痛、嗜睡、乏力、背部疼痛和肌肉痛等症状。多数患者出现颈部、腋窝、腹股沟等部位浅表淋巴结肿大。发病后1至3天出现皮疹,多见于面部和四肢,也可累及口腔黏膜、消化道、生殖器、结膜和角膜等。皮疹从斑疹、丘疹、水疱疹逐渐发展为脓疱,并持续1周左右时间,之后结痂,一旦所有结痂脱落,感染者即不再具有传染性。

“猴痘为自限性疾病,大多数患者的症状会自行消失,重症和死亡主要发生在儿童、孕妇和免疫力低下人群。”李侗曾说,接种天花疫苗对猴痘病毒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保护力。未接种过天花疫苗的人群对猴痘病毒普遍易感。

他认为,民众目前不用太担心,我国从2023年就有了本土病例,在筛查和诊治方面都有了一年多的经验。去年9月,猴痘纳入乙类传染病管理,目前在识别、上报和隔离措施方面都已经比较完善。

目前国内尚未有猴痘疫苗上市,但已有研究和准备,相关临床试验在及时展开。

卢洪洲称,目前我国境内流行的猴痘病毒株属于IIb分支C.1.1谱系。考虑到旅游旺季和国际交往的频繁,猴痘病毒的跨国传播风险可能随之上升。但猴痘病毒主要通过长时间密切接触传播,如性行为、皮肤接触以及与他人近距离呼吸或交谈,人际传播能力相对较弱。

他建议,为预防猴痘的传播,出境旅游人员要关注目的地国家和地区猴痘疫情信息;避免接触可能携带病毒的啮齿类、灵长类等动物。避免与健康状况不明的人员发生性行为,如果发生高危行为,应进行21天的自我健康监测,并在出现症状时及时就医。

(综合自中国政府网、央视新闻、人民网等)